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Fwd: 富邦金控fintech 卡關點出台灣的辛酸




許多大型金控看似努力往fintech去走,但卻徒勞無功。

以麥道森熟悉的機器人理財領域,在台灣,卻遲遲都沒有出現機器人理財,或者稱作智能理財,原因其實有兩個:法令難以整合,以及基礎建設不足。

法令上,美國算是最為友善,大約最近兩年前,美國券商朋友就主動跟我說,他們要開始做fintech,原因法令相當友善,讓他們雖然本體是證券商,卻也願意投資設立另一個fintech公司。

台灣法令的問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富邦。富邦日前買下美國機器人理財公司的股權之後,原本打算要做開始技術合作,卻發現出現諸多水土不服的問題,並且打算申請進入台灣的sand box(驚)。

砸了大錢,卻不能賺錢,最後可能會GG,肯定讓富邦跳腳。

第二個問題則是infrastructure,以美國為例,券商的網上業務相當發達,包含拍照上傳支票照片,就可以存入帳戶,匯撥股票,不需要臨櫃,全部都線上完成。更不要提sigfig公司,能夠健診你在其他家的帳戶資料。台灣也都卡住了。

新加坡的朋友就提及,在新加坡,監理機關雖然都不跳脫監管的角度,但是願意主動跟新創業者面對面,看看為何解決問題。反觀台灣,金融科技新創想要跟金管會面對面,卻有一搭沒一搭,之後不是進入台灣的sand box,不然就是接受新加坡的援助,出走台灣。

不過機器人理財在台灣不是沒有機會,現在的環境,台灣的許多商品包含基金以及股權連結型商品,品質還是跟不上美國,但台灣人卻往往仍屈就於台灣的低品質產品,未來若有人能夠點出這些問題,並從user角度思考,提供對應服務,仍是一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