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大家都追求高收益,为什么这家智能投顾偏反向而行?


 fintechnew

 读懂金融科技&未来



像其他智能投顾一样,诞生于旧金山的应用Grow也以提供自动化投资建议的服务为主——但不像其他同类竞争者,除了考虑货币回报,Grow只投资于符合社会、环境和政治等发展道德准则的项目,即社会责任型投资。


雷锋网此前报道指出,最近的一份研究表明,主流的智能投顾存在投资建议与用户需求错位的问题,而且与投资者预期的不一样,它们更像是短期的投资方案。


研究者Stephen J. Huxley和John Y. Kim分析发现,智能投顾的资产配置效果,与短期股票资产组合更一致。当把时间分割(指预期的投资周期)纳入评估中时,智能投顾为"稳健"投资者推荐的股票资产,与1-3年投资周期的投资组合有最强的关联。从时间分割的角度看,短期并不意味着频繁交易,而是指组合会主要包括短期内收益可能更好的股票资产类别。


很明显,Grow的投资策略不同于此。


据悉,Grow已经开发出一个申请了专利的分析工具,能够在不同行业和资产类别中识别出最严格遵循一个投资者需求的标的,形成多样化投资组合。


社会责任型投资对智能投顾用户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投资机会,因为:


  • 可持续发展投资在全球资产管理(AUM)中所占比例高达28%,毋庸置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全球可持续投资协会(GSIA)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投资总额达到14万亿英镑(约合21.4万亿美元)。而当时的全球总资产为51万亿英镑(约合74万亿美元)。


  • 与此同时,根据BI Intelligence预测,到2020年,智能投顾在全球范围内管理的资产总额将达到6万亿英镑(8万亿美元)——如果按照同样的比例——可持续发展投资在全球资产管理(AUM)中所占比例为28%,那么这将是一个2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 对于某一个人群它还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千禧一代。总的来说这个群体不太可能会进行投资,但可持续投资产品可以吸引他们——67%的千禧一代用户表示希望通过投资来反映他们在社会、政治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价值。根据US Trust数据,这个数字比例在X一代和婴儿潮一代中分别为44%和36%。


然而,Grow也面临激烈的竞争。智能投顾Motif和Earthfolio已经推出该领域的相关产品——所以,如果Grow要在竞争中突围,它必须要有一个独特的营销点。这关键可能不是说试图需求社会责任型投资的差异化,而是如何找到一种途径,让千禧一代也能参与理财投资,降低投资门槛。因为,尽管这个群体倾向于进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资,但由于学生债务等财务压力下,他们的投资能力有限。据统计,在证券市场中该领域投资比例仅为20%。




这就反映出可持续投资的群体热情与财务压力之间的矛盾——如果Grow能够找到帮助这些千禧一代低成本参与投资的方法,那么它就可能有优势。比如,通过信用卡支付实行为储蓄计划。


BI报道称,智能投顾在多个方面都对全球财富管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颠覆和威胁,并且还将在未来几年中进入全盛时期。


BI Intelligence资深基金分析师Sarah Kocianski曾总结了一份有关智能投顾市场的详细报告,对智能投顾采用率背后的推动力、智能投顾初创公司如何在竞争中脱颖等问题做了探讨。其中报告指出:


现存大型财富管理公司并不会输给像Betterment和Wealthfront这一类创业公司。相反,他们正积极拥抱这项技术,并详细推出自主的智能投顾类产品,并在业务运营中得到快速扩张。那么,创业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扩张困难,他们必须推出不同于大公司的服务产品,比如针对不同客户的定制化交易策略。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全球第一家P2P十一年后终盈利,中国式P2P们“钱”景堪忧(分享自万得股票HD)

全球第一家P2P十一年后终盈利,中国式P2P们"钱"景堪忧
2016-10-20 20:09:1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在经历了漫长的11年之后,全球第一家P2P公司Zopa终于实现盈利。

顶着全球首家P2P平台的光环,Zopa的一举一动对于全球的网贷行业来说,总是有一点风向标的意味。

2015年8月18日,Zopa促成的贷款超过了10亿英镑(约88亿元人民币),这是英国乃至欧洲第一个促成贷款发放量超过10亿英镑的网贷平台。

不过,与急速增长的成交量相对应的却并不是稳步攀升的利润,而是连年递增的亏损。财报显示,2015年,Zopa的亏损额从2014年的610万英镑(约5368万元人民币)增长到了890万英镑(约783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速达45%。

直到今年9月,Zopa的首席执行官JaidevJanardana才正式宣布Zopa终于实现了盈利。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即便Zopa发放的贷款量已经超过了17.5亿英镑,但Zopa11年间的合并利润还不足6万英镑,亏损额更是年年攀升。

这几年全球P2P市场规模暴增,但只是看上去很美,大部分平台都是赔本赚吆喝,即便是最著名的几家平台,总是更愿意对媒体公布自己急速膨胀的成交规模和估值,而对盈利情况总是轻描淡写地带过。

作为全美最大的网贷平台,Lending Club,截至到今年一季度,它已经完成接近200亿美元的贷款发放量,但盈利只在2013年短暂地出现过。在接下来的2014年,平台就迎来成立以来最大的亏损额,此后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实现盈利。

而美国的另一家P2P平台Prosper,单季度贷款总额保持在10亿美元左右,最近新一轮估值达到近19亿美元,可仍不能改变上线10年至今还未实现盈利的事实,在今年一季度,裁员也已经被提上日程。

相比之下,OnDeck的盈利状况已经是表现最为优秀的,在平台上线6年之后开始实现盈利,只不过在连续两年的净利润负增长之后,2015年的财报状况又重新变为亏损。

相比于国外的平台在盈利方面还有据可查,国内的P2P们对于盈利的话题更加讳莫如深。在发展前期,大多数平台为了跑马圈地而不得不参与"烧钱大战";后期坏账爆发,获客成本也越来越高,盈利成为了许多平台"不能承受之重"。

不过网贷平台盈利困难的真正原因,还不止于此,如果要究其根本,可能要从商业模式说起。

信息中介的日子不好过

P2P要明确信息中介性质。

这是中国的网络借贷监管办法和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反复提及的,其核心意思在于平台只能为借贷双方提供信息服务,不兜底。与之相对应的,是所谓的信用中介模式,即平台为借款人提供增信服务。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美国的网贷平台是信息中介的典型代表,即投资人直接将钱借给有资金需求的借款人,网贷平台就像房地产中介一样只负责撮合交易。这种直接借款的模式最有代表性的平台是OnDeck,不过现在也已经渐渐偏向混合模式,即我们最为熟知的以Lending Club为代表的平台借款模式。

在平台借款模式下,投资人买的是网贷平台转让的债权,网贷平台与发行钞票的存款机构合作,通过把债权打包或发行证券的方式转售给投资者,投资者和借款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无论是直接借款模式还是平台借款模式,美国网贷平台与我国网贷平台之间的一个本质区别就是前者的平台透明度。

比如通过查看Lending Club最近的季报我们就可以看到,平台在资产端和负债端的项目基本是一一对应的,金额也基本完全相同。它没有任何的债务,即使倒闭,投资者也可以基本上完好无损的获得借款人的债权。

作为信息中介平台,LC的主要营业收入来自四个部分:交易费、服务费、管理费和其他收入。

从其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来看,平台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9.5亿美元,交易费累计收入达到1.024亿美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超过90%。平台的交易规模越大,带来的营收也就越高。但是问题在于,营业收入无法覆盖营业支出。

从LC二季度平台的市场营销费用、贷款发放服务产生的费用以及研发费用、管理费用等累计超过1.8亿美元,再加一季度的公司丑闻导致贷款成交量下降、营收下降,平台想要实现正向现金流实在道阻且长。

与LC营收模式接近的Prosper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截至今年6月30日,Prosper第二季度共发放了4.45亿美元的贷款,总营收为270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4%。净收入为2817万美元,环比下降43%。季度亏损额达3562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了近480%。

从这两家全球知名的P2P平台的经营情况来看,定位信息中介的P2P们日子确实不好过。

据业内人士介绍,纯线上的信息中介模式前期的投入很大,但开支相对来说比较固定,因此会出现一个盈亏平衡点。从Zopa的案例来看,4-5亿英镑的年成交量大约是英美平台的盈亏持平点。

P2P们暗淡的商业前景

放眼世界,信息中介的P2P盈利之路都如此艰难,中国的平台们恐怕也难有捷径可走。

如果仅看规模,国内年成交量超过百亿的P2P平台也不在少数,但真正盈利的却寥寥可数,究其原因还是跟中国式P2P的商业模式有关。先来看看目前国内的P2P都靠什么赚钱?

与纯线上的美国网贷模式相比,国内的P2P网贷平台们大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网贷模型,即P2P网贷公司在线上主攻理财端,吸引出借人,并公开借款人的信息以及相关法律服务流程。

而实际的资产端主要来自线下,通过线下团队强化风险控制、开发贷款端客户,P2P网贷平台自己或者联合合作机构(如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

在费用方面,针对投资人:利息管理费(费率为收益的6%-10%)、VIP费用(VIP的年费)、充值费、提现费。但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平台向投资人收取的费用经常减免。而且如果用户基数不够大,这部分费用基本可忽略。

针对借款人:(如果是纯中介的平台)主要收取借款管理费,这个也是未来平台盈利的关键。(如果是线上+线下的平台)资产端还是依靠线下渠道解决,费用除了利息,还有一些服务费等。

在后者这种主流模式下,国内的P2P营收的主要来源仍是线下放贷的利息收益,纯互联网部分收入基本可忽略。其实赚钱的模式还是依靠传统的信贷,吃利息,以收益覆盖风险。

有业内人士曾透露,如果没有息差的话,平台手续费的收入大约为待收的1%。这样算来,假设平台一个月待收10亿元,那么一个月收入大约1000万,不过按照这个体量,这类平台已经是行业第一梯队,每月高企的推广费、人员支出成本,这区区1000万也仅仅能维持平台运作及推广而已。

相比之下,平台针对借款人收取的所谓借款管理费、服务费、利息才是平台盈利的关键。国内不少P2P平台都有自己的资产供给方,典型的如人人贷与友信。资产供给方提供的资产质量和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P2P平台是否盈利、盈利多少。

所以,眼下P2P的转型方式也非常清楚,要么彻底舍弃理财端,专注为大平台提供资产;要么通过拆分,把线下线下业务剥离开,形成集团化运营。最终整个集团是盈利的,但就线上P2P这个形态本身,商业前景显然并不乐观。

作为信息中介的P2P的盈利关键点:规模大、坏账低、开支还要控制。但在眼下的中国市场,要满足这几点更是难上加难。

从去年开始监管政策趋严、广告投放政策收紧都让原本就赚钱不多的P2P平台压力更大, 2016年P2P注册用户的成本较去年几乎翻了一番,而投资用户的成本则由去年500元/投资用户上涨至700-800元。

这是国内的P2P面临比美国平台更大的问题,如果获客成本持续走高,贷款规模的增加也不能带来盈利,平台只能赔本赚吆喝。而在资本寒冬里,冷静的投资人们也更加不愿意为持续的烧钱大战买单,平台无法扩大规模进而进入一个死循环。 目前,国内公开宣布已实现的盈利的平台不超过20家。而在新规之下,不少平台的盈利点也面临收窄。而那些寄希望于先建立规模效应,进而挖掘用户和数据的附加价值来盈利的平台未来恐怕会更加步履维艰。


分享自万得股票HD
您还可以通过新浪微博@Wind资讯 浏览更多资讯


從我的 iPad 傳送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20160928 天下雜誌:金融科技新武器——理財機器人

 

作者:嚴珮華 2016-09-28 天下雜誌607

沒有貪婪慾望、客觀中立、無所畏懼、價格低廉、全天候服務,這是你心中完美的理財專員嗎?金融科技新武器——理財機器人,將在年底前報到,改變台灣財富管理的遊戲規則,誰會是贏家?

今年四月,美國普信集團(T. Rowe Price)位於馬里蘭州巴爾辦公室,傳來陣陣的驚呼聲。由機器人掌管二十三億美元的美國小型股基金「Diversified Small-Cap Growth Fund」,五年績效達一%,擊敗九三%的同類基金。

這陣驚呼聲飛越太平洋抵達台灣。今年十月,台灣第一家理財機器人(Robo-advisors)——基富通證券報到。

「低手續費、低管理費,低投資門檻,提供市面上九成的基金種類,透過資訊、大數據及AI智能服務,供投資人自主理財,」基富通證券董事長林修銘接受《天下》記者專訪時說,基富通證券就像基金超市,希望提供低廉、全面、二十四小時的基金智能理財。

效應一:引發手續費殺價戰

李小姐被基富通證券的廣告吸引,「股票型基金手續費一.六八折、債券型基金二.六八折」。她比較了投資一百萬元股票型基金手續費五千多元,比向銀行買省下近一萬元、比網路通路也便宜近四千元,決定開戶。

從八月開始,基金超市已掀起台灣基金通路效應。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銀行信託代銷業者掌握台灣基金四三%銷售通路,但手續費以五折到七折手續費最高。

果然,銀行強硬手續費開始鬆動,多家銀行自八月推出低價方案搶客,包括彰銀、星展、合庫、上海、國泰世華等十一家銀行等。

如,永豐銀行針對生日月份,手續費打兩折;星展銀行、合作金庫推出網路下單特定條件兩折、三.五折手續費。國泰世華銀行也推出有條件四.五折手續費等因應。

其次,基金網路通路業者原來手續費比銀行低一半,打二.九九折到三.九九折,但鉅亨投顧自八月中祭出「股票型基金一.五折、債券基金兩折」新低價因應。

鉅亨投顧總經理朱挺豪更無奈表示,即使祭出超低手續費,但依法規也只能銷售九百檔境外基金,硬比基富通證券銷售一千五百檔境內外基金少了許多。

先鋒投顧副總詹惟棠也表示,年底前將推出股票型、債券型基金手續費打一.五折、兩折到二.九九折間優惠。

投信業者自營網路平台因只能銷售自家基金也遭波及。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說,往好處想是投信業者也是基富通的股東,且多一個通路選擇。

但投信投顧業者以行動表達難以說出口的擔憂。九家投信投顧業者選擇此時一致性大打手續費價格戰:包括瀚亞投信、富蘭克林華美投信、野村投信祭出生日當月零手續費;柏瑞、元大部份基金也推出零手續費。

效應二:六兆基金通路大洗牌

業者的擔憂是有跡可循的,「目前還沒上線,開戶數已達八千戶,」基富通證券董事長林修銘表示。這個數字是鉅亨投顧上線十八月總客戶數的兩倍,並將追平投信自營的網路平台上萬客戶數。「基富通預估年底達兩萬戶,後年底達六萬戶,」林修銘補充說。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整體國人投資基金規模近六兆,以固定收益基金約一兆八千億元,其中國人最愛配息的高收債約達近九千億規模。以鉅亨投顧基金網路平台經驗,定期定額族、股票型、債券型基金都會受到影響。但影響多大, 誰都不敢說。

基富通證券繼低手續費後,「將引進低管理費的新商品,」林修銘說,追求盈餘不是唯一的目的,投資金融科技(Fintech)人才、創新商品與應用平台,成為台灣創新金融的場域與領頭羊。這也是官方投資的目的,目前基富通證券由官方集保結算所投資六成,投信投顧業者佔四成。

基富通證券提供價格低廉、產品齊全的基金外,免費理財機器人更緊接在後。

以基富通證券推出的「FR 100」為例,運用資訊及大數據,依據績效、風險、成本三項,選出短、中、長期基金提供投資人參考。目前正研發系統增加人工智慧(AI),即經由大數據蒐集、分析後,再運用AI機器自我學習能力,進行反覆修正及優化,為投資人找出最佳基金,提供投資人建議。

不過,基富通證券正做系統研發中,預計在明年第二季才會推出這項免費服務。

但今年底前,基富通證券開放式理財機器人平台即將開張。林修銘表示,「目前已有國內外三到四家業者理財機器人正接洽中,預估最快在年底前可推出。」

為何年底才開放?因為台灣金融相關法令待修改。過去法令只監管人未監管過機器人。林修銘說,為了保障投資人權益,「所有加入平台的業者需符合台灣法規規範,才能提供自家的理財機器人app。」

鉅亨投顧總經理朱挺豪也出乎意料地指出,「明年第一季將推出自家研發理財機器人,」提供兩種免費的智能服務,一種提供近一季的市場看法、投資組合建議;另外投資人也可將自己的投資部位輸入理財機器人,由它做部位調整或修正的建議。

換句話說,台灣具有人工智慧的理財機器人,計有四家以上明年上半年到位。

台灣的理財機器人採用以機為主、以人為輔的混合(Hybrid)模式理財機器人。

「運用強大的資訊系統,由研究團隊做專業判斷調整判斷,再向客戶提出投資建議,」朱挺豪解釋加入人的判斷必要性。以美國升息在即,大數據以升息歷史跑出來最好的績效為美國債券。但此時買進美國債券,可能面臨住進最高點套房,這時人的專業判斷才能做出最適調整。

瑞士銀行(UBS)去年引進台灣的UBS Advice,也是人機協同的理財機器人,瑞銀表示,採用理財機器人後,人力成本瞬間大降五倍。

效應三:恐將引發理專裁員潮

台灣各家銀行共有二.七萬名理專。高額獎金是激勵理專帶領客戶高周轉率的最大動力。

根據�皏蛓戮w統計,一五年台灣境外基金周轉率為一○○%,固定收益周轉率為七三%,境內基金周轉率為九二%,美國平均周轉率三%左右。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 Jeff Bezos)說,「你的毛利,就是我的機會。」就像億創理財(E*Trade)讓一部伺服器取代兩萬名營業員成本,PChome董事長詹宏志指出,未來金融業的收取手續費與賺取利息都可將因科技而改變。

台灣證券界自一年以證券網路下單逐年盛行,六年來,證券營業員大減五成,今年五月已跌破萬人。未來理專是否因理財機器人到來,步上證券營業員的後塵?

效應四:理專開闢服務新藍海

往高資產客戶提供量身訂做的服務成為各家銀行新藍海。一位銀行理專私下表示,目前正針對三千萬元以上高資產客戶,設計連結ETF指數、匯率、黃金、股票、儲蓄險等結構債商品,以訴求七%、八%獲利商品。

台灣最大的財富管理銀行中國信託也強攻高端理財,設定三千萬以上為個人最高會員,家庭會員最高為六千萬元以上。

玉山銀行財富管理事業處資深經理陳俞如,也認同對中高資產客戶的依賴程度:銀行不只銷售基金,更提供金融商品一次購足服務,從基金、保險、稅務規劃、家庭理財到客製化的資產配置服務。目前新台幣一百萬元以上VIP客戶及美元一百萬以上VVIP客戶,佔銀行整體財富管理的比重不小。

台灣工銀預計明年改制為王道商銀。工銀董事長駱錦明更表示,將投資二十億元,從理財機器人、空中理專到行動支付,全面發展成為「數位銀行」。

理財機器人的風潮比想像更快席捲全球市場。美國採用機器人理財從一四年的一四億美元,到今年六月已躍升至一.八兆美元。

隨著基富通證券報到,台灣趕上金融創新之路,投資人很快就會收到既不貪婪也不恐懼的理財機器人的投資建議,台灣財富管理的遊戲規則將改變。但金融創新能否快速展開?投資與金融科技共通點為克服人性的能力。

 

大家都追求高收益,为什么这家智能投顾偏反向而行?

原文為:https://goo.gl/ufVYpz

 

像其他智能投顾一样,诞生于旧金山的应用Grow也以提供自动化投资建议的服务为主——但不像其他同类竞争者,除了考虑货币回报,Grow只投资于符合社会、环境和政治等发展道德准则的项目,即社会责任型投资。

 

据悉,Grow已经开发出一个申请了专利的分析工具,能够在不同行业和资产类别中识别出最严格遵循一个投资者需求的标的,形成多样化投资组合。

 

社会责任型投资对智能投顾用户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投资机会,因为:

 

全球投資在社会责任型比重達28%

 

对于某一个人群它还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千禧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