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Fintech 案例Zinio Reader: 機器人股神來了


歡迎光臨Wealth Magazine 財訊雙週刊 Zinio,期待與您分享佳作!

革命性的閱讀體驗。
盡享數位體驗: www.zinio.com

機器人股神來了



金融科技下個巨星 產業規模上兆美元
機器人股神來了
自從谷歌的人工智慧系統AlphaGo打了圍棋勝仗,全世界都關心機器人還能做什麼?資產管理業者更是動作頻頻,推出機器人理財顧問服務,用更精密的數學演算法,抓住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它會是下一個股神嗎?
文/周思含
四月三十日,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第一大城市奧馬哈(Omaha),被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觀光客」擠得水洩不通,這裡是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家鄉,被投資界譽為年度盛事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年度股東大會,一向在此舉行。不過,早在股東會之前,從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就讓人嗅出這位85歲老爺爺的轉變。
巴菲特向來對科技股、科技產品敬而遠之。然而,繼二○一三年跌破眾人眼鏡,開通推特(Twitter)帳號後,今年二月他接受採訪時更表示,科技和創新大大改變人們的生活,並透露他每週花10個小時用電腦玩橋牌。果不其然,今年寫給股東的信一開頭就提到:「查理(波克夏副董事長)和我終於決定擁抱二十一世紀,今年的股東會將透過網路實況轉播。」近日波克夏更大動作砸下10億美元(約330億元台幣),買進蘋果股票,轟動市場,很顯然地,高科技已經開始改變這位老爺爺的生活和工作。
電腦專家超搶手
用精密演算法 改寫投資新貌
時間拉回將近30年前,巴菲特曾在給股東的信中,把當時金融證券業即將跨入電腦時代的現象嘲諷了一番,認為晦澀難懂的電腦程式、或者閃爍著股價變化的信號燈,並不會帶領投資人邁向成功。隨著歲月更迭,素來著眼於長期性戰略思考的巴菲特,也不得不承認低估了這股形塑投資產業的全新力量。
去年,巴菲特為波克夏操盤屆滿50周年,他還昭告全球投資人:「觀察波克夏績效,不應只看淨值,而是要看股價表現!」不料到了年底,波克夏股價竟然大跌11%,令人憂心股神光環褪色。
另一方面,巴菲特曾經嘲諷的「電腦程式」則不斷進步,不僅為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也對金融產業造成極大衝擊。如今金融業最搶手的人才已非來自傳統的商學院,反而都是電腦專家;知名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就有三分之一員工是工程師,旗下技術團隊超過萬人,比推特的工程師還多,「高盛是一家科技公司」,執行長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早就這麼公開宣示。
除了高盛,全球知名的對沖基金都在積極招募電腦科學家擔任經理人,而非經濟學家或擁有MBA學位的投資銀行家,他們運用電腦精密的運算能力和複雜的數學模型,用量化技術、大數據、演算法帶領投資界寫下新的篇章。
自從谷歌(Google)的人工智慧(AI)系統阿法狗(AlphaGo)打敗職業圍棋九段高手李世乭後,早已捲入科技戰場的金融業,對於人工智慧更是展現高度興趣,要說人工智慧是金融科技(FinTech)的下一個新武器,一點也不為過。近幾年,國際金融業巨頭紛紛推出機器人理財顧問(Robo-advisor)服務,用程式系統來提高理財顧問的服務範圍、品質,並大幅降低成本。
過去,高端私人銀行的開戶門檻至少要50萬美元(約1600萬元台幣);如今,配合機器人理財服務後,開戶門檻已降至5萬美元(約160萬元台幣)或更低,大型銀行甚至更傳出有近15%百萬美元資產的大戶,是透過機器人理財顧問,協助擬定操盤策略。
如果人工智慧可以思考、學習,進而理財、挑選股票,未來,擁有超級運算能力的電腦,極有可能打敗巴菲特的投資績效,成為新一代股神。
小資族趨之若鶩
開戶門檻降低 管理費更便宜
機器人理財顧問究竟是何方神聖?它是一種線上的財富管理服務,以自動化、電腦演算法為基礎,結合客戶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度、收入所得,以及納稅環境,為客戶打理出一套資產配置的組合;這種服務方式能將人為誤導或誤判程度降到最小,還可快速、大量解決各種數據運算,讓更多人以低門檻、低成本的方式管理自己的財富,因此日漸受到投資人歡迎。
儘管機器人理財顧問是最近才被全球投資人熱烈討論,但其實它一點也稱不上新穎,目前最為人熟知的機器人理財顧問平台,是四、五年前在美國成立的金融科技服務公司Wealthfront和Betterment。
Wealthfront目前管理的資產超過20億美元(約660億元台幣),用戶數大約2萬多名,是美國發展最早的機器人理財顧問公司。客戶註冊時,系統會透過問卷測試客戶的風險承受度,然後推薦各種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後續還會隨時監控投資動態、定期重組,以降低風險。
至於Betterment則根據用戶的投資目標,制定一套理財規畫,並將用戶所有銀行、證券等帳戶整合,以數學演算法為客戶重新擬定資產配置,以達到資金最大效益。
由於這兩家公司都位在加州矽谷,趁著地利之便,客戶群最早都鎖定科技新貴。而且這些人通常收入不錯,但尚未到富有程度,這群新貴手中通常握有初創公司的股票,他們最迫切需要處理這些股票的意見,同時,這群人也是最願意嘗試這種新穎理財方式的人。
而這些新創公司的優勢,除了願意收少一點服務費外,比起傳統財富管理的開戶門檻動輒百萬美元低很多,這些新創公司則只要0到10萬美元之間,管理費也便宜,最低僅收資產的0.15%,加上公司負擔的人事成本也少,因此更加受到「小資族」青睞。
百家爭鳴新戰場
未來十年規模 上看5兆美元
然而,華爾街的老大哥們也不是省油的燈,當他們注意到這樣的理財新風氣後,自然也摩拳擦掌爭相投入。像是老牌券商嘉信理財集團(Charles Schwab),在推出機器人理財顧問服務後,不到三個月就吸引了3萬3000個新開帳戶,及24億美元(約790億元台幣)資產。
而管理資產規模超過3.4兆美元(約112兆元台幣)的領航投資(Vanguard),原本就以提供費率低廉的ETF著稱,在機器人理財顧問的技術之下,一舉將客戶的投資門檻由50萬美元降低為5萬美元、諮詢費則從0.7%降至0.3%,降低0.4個百分點的費率,看似不多,但現在可是微利時代,定存年利率才1%,節省0.4個百分點的費率,等於多出3、4成的獲利。光是調降門檻、降低諮詢費用的舉動,就吸引100億美元(約3300億元台幣)的新進資本,要知道,以往資產管理計畫募集最高規模也才110億美元(約3600億元台幣)。
自此,機器人理財顧問這個科技金融的新戰場,正式進入了百家爭鳴的時代,資產管理業的巨擘貝萊德(BlackRock)、富達(Fidelity)、景順(Invesco)、安本(Aberdeen)先後都以併購或策略合作的方式積極介入。
花旗銀行近期發表一份報告指出,機器人理財顧問愈來愈受年輕投資人喜愛,未來將是「錢」途無限的產業。這種說法並非沒有根據,機器人理財顧問產業在一二年以前的資產規模幾乎為零,但是在花旗的報告中有數據統計,截至一四年底,其資產規模已達140億美元(約4600億元台幣),未來10年,隨著技術更趨成熟,資產總值有望達到5兆美元(約160兆元台幣)。
看好成長爆發力
因應變局 國內業者積極搶進
無獨有偶,高盛證券也出具了一份60頁的報告,其中以聯準會公布的美國金融資產分布資料,並根據嘉信證券調查美國人使用機器人理財顧問的習慣,推估出目前已有約1.8兆美元(約59兆元台幣)資金採用這類的服務。
機器人理財顧問到底好不好用?比現有的理專更好嗎?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如果你有購物前上網搜尋「開箱文」的習慣,或許可以參考美國知名投資部落客錢鬍子先生(Mr. Money Mustache)實際以10萬美元使用Betterment的心得文,他在文中提到:「雖然一開始是以不抱期待的冒險心態投入,但整體使用心得還算滿意,在資產配置上的確幫我注意到容易忽略的細節,能有個夥伴無時無刻從各方面幫我觀察市場動態真不錯。」他推薦給粉絲的兩大主因,第一是簡單,二是效率。
「○八年的金融海嘯,改變許多人對於金融機構的信任,與其相信外表光鮮亮麗的帥哥美女舌粲蓮花,不如操作更理性的指數化投資。」提到機器人理財顧問在美國大受歡迎的原因,擅長美股投資的財子學堂專欄作家麥道森分析,「在這樣的基礎下,指數化投資大行其道,資金快速且大量地流入美國ETF,而正宗的機器人理財,就是建立在指數化投資的基礎上,以網路為工具發展而來的。」
值得一提的是,Wealthfront的投資長正是經典投資書《漫步華爾街》的作者墨基爾(Burton Malkiel)。墨基爾本人是效率市場理論的推崇者,這項理論是認為,市場上所有的訊息都已反映在股價,投資人無法因為內線訊息賺到超額報酬,他的投資主張是「購買並持有」,投資於指數基金,就可以獲得安全、穩定的長期回報,並輕而易舉地擊敗大多數機構投資者,要說Wealthfront的公司理念是他個人的畢生所學,一點都不誇張。
不只這樣,麥道森說明,以往投資拿到股息,如果忘記再投資,就會損失機會成本,但是透過機器人理財顧問的自動化服務,不論是再投資、再平衡都由機器人打點;更令美國人趨之若鶩的,還有節稅功能,以前只有100萬美元資產以上的客戶,才能享有這種服務,現在只要十萬美元資產,機器人理財顧問就能幫你節稅。
至於台灣搶先推出「類」機器人理財顧問服務的金融業者,就是瑞士銀行(UBS)的「智慧財富管理」。為什麼強調「類」?因為有別於國外全面以網路作業,進行資產配置與理財諮詢,瑞銀則是以IT系統搭配理專,並提供合約型固定費率的方案給客戶。
瑞銀台灣區財富管理董事總經理張凌雲表示:「台灣投資人應該不陌生,因為早在去年推出的UBS Advice就是同一套IT系統,差別在當時只服務投資額100萬美元以上,且多是OBU客戶。」一般人對瑞銀的印象多半是「富豪最愛銀行」,但如今瑞銀不但降低門檻,而且前1000名使用者的管理費一年僅收1000美元(約台幣3萬3000元),還是分季收費。「如果以投資25萬美元來計算,費率僅0.004%,遠低於國外任何Robo的年管理費0.15%。」
張凌雲還提到,傳統的財富管理服務,理專必須透過客戶頻繁的交易賺佣金,為了生活,他們的理財建議往往不是以客戶利益為優先。但是機器人理財顧問的任務,正是幫助客戶將資產發揮最大效益,因此它不會鼓勵短進短出,而是和客戶站在同一線上,調整出最佳的資產配置。
最大優點戰勝人性
有紀律超理性 確實分散風險
再者,機器人理財顧問能確實做到「分散風險」。台北大學金融合經系助理教授施懿宸表示,財富管理的基礎都建立在資產配置理論上,理論的核心概念是「風險與收益對稱」;也就是說,當你期待得到的收益愈高,要承受的風險相對愈高,因此,機器人理財顧問透過客戶填寫的問卷,依照其需求與投資屬性,協助將資產的風險分散到不同標的。
英國安本資產管理集團旗下的機器人理財顧問公司Parmenion,其行政總裁麥偉略(Rennie McArthur Miller)表示:「既然客戶想得到財富管理服務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資產,那我們就和基金經理人的追求有所不同,我們要的不是極度收益,而是風險收益。」他認為,所有保護資產的行動,都必須以最嚴格的風險控管為優先考量。
元大多元策略期貨信託基金經理人譚士屏指出,機器人理財顧問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戰勝人性」;他說,許多投資高手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在投資領域裡,輸的往往都是自己,不是市場。」當投資氣氛低迷的時候不敢進場,當市場來到高點卻又熱血沸騰地殺進去。
而機器人理財顧問的特性就是沒有情緒,可以保持絕對的理性、冷靜與紀律,譚士屏以自己所管理的期貨信託基金(CTA)為例指出,CTA基金以電腦程式計量操作,完全掌握資產組合的波動度,而得到獲利機會。他強調,「表面上看起來,投資是比誰賺得多,事實上真正的贏家卻是相對錯得少。」擁有精密運算能力的機器人理財顧問,也許沒辦法保證賺大錢,卻可以幫助投資人避開錯誤。
機器人逼退理專?
績效有待考驗 管理比率仍小
至於機器人到底會不會搶了理專或者分析師的飯碗?先機歐洲精選股票基金經理人雷索爾(Lee Freeman Shor)表示,「免驚啦!」他認為,機器人理財顧問是提供投資理財上的解決方案,最終決策還是得倚靠人的理解與判斷。再者,「追求超額報酬的公式,絕對不可能被大量複製,」雷索爾表示,只要市場上持續有人追求「再多賺一點」,機器人就永遠不可能完全取代理專,「更何況,透過幾個問題就歸納出投資屬性,給的建議往往太過雷同了。」
張凌雲持同樣的看法,由於機器人理財顧問蒐集到的客戶資訊相對簡單,為客戶擬定的理財方案相似度高。而且,國外的「正統」機器人理專,投入資金後只能選擇贖回或加碼,也不能改變投資組合。「明明是Robo-advisor,可是裡面卻沒有太多advice,建議性大幅被局限。」他直言。
對於線上使用機器人理財顧問服務的投資人,尤其是高資產客戶,網路資安、績效表現是他們最在意的,儘管這些科技新創公司一再聲稱安全級別達到國家級,但是要把身家資產交給素未謀面的電腦管理,還是很難令人安心。至於投資人關注的績效,用戶有不同的意見,從錢鬍子先生的部落格分享文,以及底下的網友留言,多數給予中性的評價,大致類似「見仁見智」。
施懿宸也補充,目前的機器人理財顧問大部分都選擇追蹤指數的ETF,收益會跟隨著大盤的波動而變化,如果未來不幸出現金融危機或者大熊市,ETF也會隨之大跌,客戶的收益無法得到保障,因此,這類機器人理財顧問公司能否在股市空頭時,留住客戶的心,有待時間考驗。
整體而言,雖然機器人理財顧問在這幾年迅速竄紅,資產規模大幅增長,金融業對於機器人理財產業的前景,普遍抱持樂觀態度,不過目前機器人理財顧問所管理的資金,占整個資產管理業的比率仍然微小,大約只有千分之三的份額,距離要全面搶走理專的飯碗,還有一大段距離呢!


從我的 iPad 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