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理財?Why Now?以及如何與人類共存?
這篇文章是美國晨星在2016/3/5的文章(http://goo.gl/crRKxU),講述機器人理財是否會取代人力顧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文章討論機器人理財,那1995年就出現的名詞,為何現在才被廣泛討論,why now?
幾乎在網際網路誕生的年代:1995年左右,開始出現機器人理財的名詞,當時的機器人理財與現在幾無差異,基於一個人的生命週期,透過系統給予該投資什麼、該如何投資、每期投資多少,可以達到退休目標的機率、報酬率以及可能風險。
這個計算看似簡單,但因為需要估算長期(至少長達廿年)的可能風險,所以不是單純就能夠用財務計算機就能算出,一般來說,會使用蒙地卡羅來做模擬分析。如下圖為美國Fintech軍火商ASI的蒙地卡羅模擬畫面
為何這幾年開始流行機器人理財呢?幾個原因
<![if !supportLists]>1. <![endif]>雲端技術的發達:蒙地卡羅技術不難,但需要運算,用戶現在可以在網路上輸入資料,然後在雲端計算後,回傳到網頁上。
<![if !supportLists]>2. <![endif]>網際網路的盛行:除上述雲端計算外,手機、移動式裝置等,讓一般小客戶的資訊不對稱程度下降。
<![if !supportLists]>3. <![endif]>網路券商的推行:2003年開始出現了為數不少的美國折扣券商,這些券商分點少,並致力於投資在網路、科技相關,讓網路線上開戶、線上理財、諮詢成為標準配備。
<![if !supportLists]>4. <![endif]>海嘯改變客戶心理:2007年海嘯之後,投資人意識到大型金融機構也會倒閉、買熱銷的產品會很慘,因此決定拿回投資自主權,自己採用低成本並高度透明的投資工具,並不做特別的擇時擇股,這時候ETF成為美國人的最愛。
ETF早已成為許多美國人心中,長期退休理財的最佳商品,各位可以參考文章http://goo.gl/5fhoVo,以及看到Vanguard這幾年近乎席捲全球資產管理業,可見一斑。
不過機器人是否取代人類呢?晨星做過統計,認為並存的機率較高,也就是說人類使用機器人(軟體),來協助客戶理財。
人類與機器共存
統計上,投資人還是需要與顧問互動,這也是為什麼Sigfig會在線上提供線上顧問諮詢,甚至Vanguard也推出線上顧問的Video Chat,來確保客戶在人類的溝通下,得到正確的服務。我之前分享一個美國人使用Betterment的例子中,他也透過私下管道接觸了Betterment來得到更多的信任感(http://goo.gl/71PyWc)!!!
肢體語言更會讓溝通得到Quality的保證:
對機器人理財,晨星給予的註解則是:人類顧問,使用網際網路為主要宣傳渠道,然後為客戶進行理財規劃架構(問券→蒐集→分析→決策→追蹤→定期檢討)
至於機器人理財應用的範疇,晨星也強調特別適用於理財規劃、長期理財目標的建構,而非短期的任何選股策略,這似乎也一竿子打到了Motif Investing 等以選股策略、主動投資、程式交易…等追逐Alpha策略的機器人理財。
為此晨星提出了很科學化的架構,來說服我們。一個客戶需要面對的財富問題,不僅僅是投資問題(Financial Capital),舉凡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 、房產財富、退休財富(多數人有自己的社會福利可在退休後領取)。
為此我有很深的感觸,確實如此,一個在青壯年的好友,一年前死於肝癌,就在他的40歲青春,留下兩個幼兒,所幸他有足夠的保險,來彌補其人力資本中斷的大問題。
一個客戶一生需要關心的事情很多,追逐Alpha 不如取得平均市場報酬重要,並規劃其他財富的問題,美國人已經用Vanguard、機器人理財證明這點,你說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